第六届荔研论坛系列报道之三:学术交流分享会成功举办
11月17日上午,深圳大学第六届荔研论坛学术交流分享会在教学楼A409,A410,A411成功举行。学术交流分享会是第六届“荔研论坛”系列活动之一,旨在为广大研究生搭建一个切磋学术、砥砺思想、展现风采的舞台。本次学术交流分享会,邀请到了我校部分学院国家奖金获得者,分享自己的优秀成果和读研生活,给尚处于科研迷茫期的同学们带来指导和建议。
当日上午九点三十分,在同学们热烈期待的掌声中,分享会在三个教室同时拉开帷幕。分享会按照议程分为两部分:第一部分为获奖同学发言,第二部分是每位同学发言完毕之后的答疑环节。
体育部左逸帆分享了自己目前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与心得,研三的他已经发表了C刊与北大核心期刊各一篇,待排刊C刊一篇,同时又是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地方卷的副主编,主持了深圳大学研究生创新发展基金重点项目。在谈及论文写作心得时,他建议大家平时在阅读文章时要留意记录未来可能会用到的理论,因为写论文首先要明确理论,之后再通过阅读书籍、文献,明确自己要写的论文的研究逻辑、方法方向。在答疑环节,他表示导师对自己帮助很大,同学们在写论文遇阻时可以向老师请教,但论文写作的关键还是在于自身的执行力。如果要读博的话,他建议除了做好学术研究,不断提升自身研究水平之外,研三也要积极主动地联系读博期间的意向老师。
法学院侯进令分享了法学论文选题、写作及投稿注意事项方面的技巧,指出论文选题应注重应用价值、现实指导意义及其前沿性。在论文写作中,应常用数据库,注意整体文章布局,进行初稿检查。因为法学的整个脉络是相同的,所以自己写论文时讲求以问题为导向,结合自己的兴趣确定选题。选题确定后可与导师沟通是否可行,进一步拟出提纲,在最终写作时要注意论文的理论与深度。另外,做论文应当一鼓作气把初稿完成,之后根据自己的时间可以暂停一段时间再修改。在论文投稿方面,应寻找好目标期刊,分析期刊用稿偏好,按照目标期刊格式修改,定期联系编辑。在答疑环节,他表示做一件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。
化工学院石逯迪就自己的求学经历、科研经历和生活感想这三个方面做了分享。他表示,来到深圳大学是一种缘分,深大提供了优良的科研设备和环境。热爱科研的他,享受做实验及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这一过程。就听众提出的英文论文写作问题,他谈到,与人文社科类论文不同,理工科类的论文字数一般为五六千字且需英文书写,一篇论文去掉前言、实验、数据部分,剩余的三四千字就需要作者进行深入分析与表达创新点。在用英语写作这一问题上,他表示,英语好不代表所做论文水平高,同样,所作论文水平高并不要求英语水平非常高。在研究生阶段,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,而自然科学类的英语论文写作中长难句比较少见,多为简单句,整体来说,提升自己对文章结构、逻辑的锻炼在论文写作中更重要。最后,他提到生活不仅只有科研,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,作为国家二级网球裁判,自己常利用空闲时间去做裁判。
艺术设计学院梁言、人文学院蔡广进、光电工程学院郑水钦、经济学院朱诗怡等获奖同学也分别从研究生科研和生活方面,做出了许多有指导意义的分享。在答疑环节,现场听众踊跃提问,演讲者耐心解答,相互交流,碰撞思想。
经过所有获奖同学们的精彩分享和耐心答疑之后,听众同学们脸上洋溢着满足且充实的笑容,以热烈的掌声向分享者们致以了真挚的崇敬和感谢,分享会至此顺利落下帷幕。
本次活动获奖者无私分享,台下听众谦虚聆听,活动组织井然有序,同学发言热情饱满,答疑互动积极主动,充分展现了我校研究生互相帮助、团结友爱的精神面貌。